我省加大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构筑坚固屏障科学抵御灾害

  汛期将至,在文昌市内的各个行政村,一栋栋全新的防灾多功能楼拔地而起,以往对灾害恐慌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在全省多个市县,一辆新购进装有包括北斗导航定位车载终端等装置的民政专业救灾车也整装待发,多个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也即将投入使用……一道道防灾、救灾、减灾的防线,是守护我们美丽家园的牢固屏障。

  今年国家“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省减灾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县牢固树立综合减灾和安全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统筹考虑防灾减灾问题,着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重要建筑物和场所的设防水平,切实增强城市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抵御洪水灾害“关卡”建起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对突发灾害尤其如此。对极易遭受台风、洪水、风暴潮、强降雨影响的海南来说,城乡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刻不容缓。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文昌市昌洒镇昌华村时,风雨大作,地势低的区域泡水严重。因为村中没有防灾楼,居住在地势较低房屋内的村民只能转移至村中学校、村委会或地势高的村民家避险。“灾民们住得过于分散,我们派送救灾物资总是顾得上头,顾不过尾。”文昌市昌洒镇昌华村党支部书记韩义说。

  如今在昌华村,两层高的崭新防灾多功能楼去年9月竣工,板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现已投入使用。“防灾楼关键时刻就是‘救命楼’,以后只要有灾害预警,我们就会先把容易受灾的村民转移过来。”韩义说。

  笔者在防灾楼内看到,这里配备了发电机房,以备自然灾害到来电路中断时紧急使用。不仅如此,防灾楼内的墙壁上还列明了“紧急救灾领导小组名单”“人口疏散转移责任人名单”“弱势群体结队救援名单”等。“有备无患,可以更加精准地在灾害到来时救援。”韩义说。

  “文昌已实现防灾多功能服务设施行政村全覆盖。”文昌市民政局副局长郑为群介绍,文昌市去年全面启动了防灾楼的建设,全市最后核定符合建设条件并分四批立项143个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40栋防灾楼投入了使用。

  目前,省减灾委召开会议提出,我省“十三五”期间要推动全省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快社区避灾点的选择和建设速度,确保灾后重建的基础设施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水平

  “城乡社区作为抵御灾害的第一线,其防灾减灾工作最直接地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省民政厅厅长苗建中认为,让公众更加尊重科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能力尤为重要,而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就是举措之一。

  去年,我省安排72万元专项经费,创建了海口市美兰区沿江社区等1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共创建57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

  在琼海文坡社区,工作人员在全新的办公大楼设置了救灾物资储备室和防灾减灾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室配有灭火器、喇叭、救生衣、雨衣、强光照明灯等应急救灾装备,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则购置有随时可用做临时指挥室的办公用品,这些物品都是为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应急和第一时间开展救助。

  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琼海雅洞社区,笔者看到,这里专门设置的临时避难场所示意图,分为“男区”“老弱病残区”“妇女儿童区”。同时,在安置区外侧设“医务区”“卫生区”“指挥所”“物资存放室”“厨房区”。

  防灾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去年,我省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灾害信息指挥中心,今年将投入使用。“实现了灾害预警、灾害会商、灾害指挥等诸多功能,可以快速应急。”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丁圣表示。

  这是我省加大信息化防灾减灾的缩影,省民政厅要求,各市县民政局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主动与省应急指挥中心对接,提高我省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水平。

  救灾物资储备实现全省全覆盖

  海南市县救灾物资的储备非常重要,在“威马逊”等台风过后,我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我们要保证灾害发生后12小时之内,救灾物资能够送到灾区受灾群众手中。”苗建中说。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在去年,我省投资2100万元,建设了东部(万宁)、中部(五指山)、西部(儋州)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海口市投资2330万元建设了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目前,四个仓库的建设除儋州市只完成第一期建设外,其他市县已全部完工。新建设的海口、儋州、万宁、五指山储备仓库将开始采购并按标准储备好救灾物资,统一规范物资的入库、出库流程。

  丁圣表示:“这批仓库建成后与已投入使用的省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三亚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共同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方位覆盖我省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进一步完善了我省救灾物资储备布局。”

  此外,针对我省基层民政部门救灾装备建设较为滞后的现实,我省民政部门去年首次配发6辆民政救灾应急专用车,供给定安、澄迈、临高、乐东、白沙、琼中等市县民政局使用。这6辆民政救灾应急专用车车内装置包括北斗导航定位车载终端、行车记录仪、逆变电源、外接电源系统以及应急通讯装置等,能满足救灾需要。

  “5·12”防灾减灾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掌握防灾减灾技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的防范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我省是自然灾害频繁且较为严重的地区。在诸多灾害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台风、洪涝和旱灾;其次是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林火灾、风暴潮、病虫害、地震等。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省民政厅特别刊发此内容,向公众传播更多防灾减灾知识。

  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应对

  在野外行车时,如果遇到滑坡、泥石流、崩塌,最好绕道或返回。如果必须通过,应当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要随时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在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台风、风暴潮的防范

  台风、风暴潮来临前,要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常用药品等;检查门窗是否坚固,电路、炉火、燃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关好门窗,取下悬挂的物品;将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品。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外出,不要打伞,不要在高墙、广告牌下行走;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小孩、老人等行动缓慢者应服从政府安排尽早撤离,积极配合转移安置;船只要及时回港、固锚,船上人员上岸避风;遇到危险时,要拨打当地政府的救援电话求救。

  雷电的防范

  室内避雷方法: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燃气管等;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包括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拔掉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野外避雷方法: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找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在膝上,身向前屈;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要把金属工具如羽毛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不要打手机;打雷时不要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一旦发生雷击事件,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抢救伤者。

  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在高楼时,应选择承重墙角地带,迅速蹲下,并注意保护头部。尽量躲进小开间,如厕所、储物室等相对安全地带。选择在支撑力大且稳固性好的物体旁躲避,如铁柜、立柜、暧气、大器械旁边,但不要钻进去。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不要跟随人群向楼下拥挤逃生;不要盲目跳楼逃生。

  在平房时,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如果正处于门边,可立刻跑到院子或周边公园等空地上。如果来不及跑,就赶快躲在结实的桌子底下、床旁或蹲在紧挨墙根的坚固的家具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比如棉被、枕头等。

  (椰网编辑:BJ011)